血漿內毒素可來源于感染的局部組織、血液、胃腸道或呼吸道、或食物及其他攝入物中的細菌。血液中的內毒素通常歸因于從胃腸道轉位而來的脂多糖,胃腸道中的革蘭陰性菌可產生大量的脂多糖并進入血液。內毒素與多種感染性疾病密切相關,是革蘭陰性菌感染的重要標志。內毒素檢測既可用于感染的鑒別診斷,也可用于監測炎癥活動,在重癥醫學科、感染科、血液科、燒傷科、呼吸科、消化科、急診科、透析科、婦產科、小兒科和腫瘤科等臨床科室中得到廣泛應用。
內毒素檢測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尤其是革蘭陰性菌感染的診斷,可幫助臨床醫生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內毒素水平升高提示細菌感染可能,非細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內毒素水平往往并不升高,病毒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內毒素水平也不升高。內毒素檢測在臨床上較多用于膿毒血癥的輔助診斷。膿毒血癥和膿毒性休克患者常有內毒素水平急劇升高的表現。
一項研究顯示,內毒素檢測在診斷革蘭陰性菌感染上的敏感性達85.3.%,排除革蘭陰性菌感染的陰性預測值為98.6%,排除感染的陰性預測值為94.8%。不過,一項薈萃分析卻顯示,在銅綠假單胞菌和變形桿菌所致菌血癥患者中,內毒素血癥的陽性率分別為69%和76%,均高于無菌血癥患者;但在大腸埃希菌所致菌血癥患者中,內毒素血癥的陽性率只有57%。內毒素血癥與革蘭陰性菌菌血癥之間的一致性與細菌種類有關,其中在大腸埃希菌所致菌血癥中,這種一致性較差。此研究結果提示,內毒素檢測對革蘭陰性菌菌血癥的診斷價值與細菌種類有關,內毒素檢測結果與革蘭陰性菌菌血癥診斷之間的一致性偏低。
總體來說,內毒素血癥的檢出并不能準確鑒別革蘭陰性菌感染或菌血癥,其對排除革蘭陰性菌感染或菌血癥的價值可能更大。有研究表明,慢性炎癥性腸病、肝病和慢性代謝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等患者均可出現內毒素水平升高現象[4]。需注意的是,內毒素檢測結果陰性并不*排除基礎疾病可致內毒素水平異常,而高水平的內毒素也不一定反映患者疾病的嚴重性。需注意的還有,某些情況如免疫球蛋白治療后可引起內毒素檢測結果呈假陽性。盡管有這些局限性,鱟試驗法仍是評估革蘭陰性菌感染的有價值的工具。降鈣素原檢測常用于判斷有無感染可能,臨床上聯用內毒素和降鈣素原檢測有助于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診斷。
內毒素檢測也常用于監測存在嚴重感染風險的患者,這類患者主要包括:免疫缺陷如艾滋病和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重癥醫學科患者;重大手術后患者等。內毒素在膿毒血癥和全身嚴重細菌感染時才會被釋放,因此內毒素檢測可用于監測嚴重感染的發生。
有研究顯示,接受心臟手術和嚴重創傷的患者也可出現內毒素水平升高,其原因可能與低灌注導致的腸道損傷使得脂多糖轉位進入血液循環有關。對重癥醫學科患者,臨床上懷疑感染卻無微生物學證據時,內毒素檢測可幫助監測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可能,對指導抗菌藥物的使用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
內毒素檢測還可用于評估疾病進展和患者預后。內毒素水平升高是炎癥活動性的反映。疾病惡化往往伴隨內毒素水平升高,疾病緩解也常伴隨內毒素水平降低。內毒素水平持續升高常提示患者預后不良。研究顯示,高內毒素水平會提高嚴重膿毒血癥發生的風險和重癥醫學科患者的病死率。薈萃分析也發現,對非重癥醫學科患者,革蘭陰性菌菌血癥和內毒素血癥是病死率升高的預測因素。內毒素血癥對革蘭陰性菌菌血癥患者病死率的預測價值與細菌種類有關,可預測非大腸埃希菌腸桿菌科細菌感染患者的病死率,但不能用于預測大腸埃希菌感染患者的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