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學者認為,內化反應和激活效應是分離的。最近Beutler等證實,具有特異性的抗TLR4多克隆抗體具有擬內毒素的活性,從而認為LPS 并非必須經過內化才可誘發信號轉導效應。Kitchens等證實,mCD14介導的LPS內化的動力學主要受LPS聚集體大小的影響,而與各種細胞對LPS的不同反應無關。
LPS內化到中性粒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中后可以經過脫?;ザ拘?,而且在LBP和CD14參與下,其內化的速度會大大加快。Kitchens等采取配體聚合作用和LPS誘導信號轉導效應對CD14依賴性LPS內化動力學的影響進行分析。他們在人體單核細胞THP-1細胞株和小鼠巨噬細胞株中進行了兩個彼此獨立的研究,證實LPS 的內化初速度和內化的程度會隨LPS聚集體增大而增加,在LBP參與下,大的LPS聚集體的內化速度極其快速,在1min內,70%的細胞結合LPS發生內化,而小的LPS聚集體的內化速度較大的LPS聚集體和單體LPS明顯減慢。
在無LBP存在時,單體LPS與sCD14形成復合物參與內化效應。小的LPS聚集體與mCD14結合后內化速度很慢,在1min內,與細胞結合的LPS為5%;相反,起初為聚集狀態對LPS 的刺激潛能沒有影響或僅存在較小的影響。以前的研究證實,LPS 誘導信號反應可能會影響LPS在細胞內運輸和加工。
有人證實,C3H/HeN(內毒素反應正常小鼠品系)和C3H/HeJ(內毒素反應低下小鼠品系)小鼠的腹腔巨噬細胞內化類似,說明兩者內化不存在差異,推-翻了既往認為C3H/HeJ小鼠品系的單核-巨噬細胞內化和攝取LPS有缺陷的結論。
另外,用LPS預先刺激THP-1后,對LPS的內化能力無任何影響。LPS 特異性抑制劑LA-14-PP(為脂質A的同系物,congener)預先暴露于巨噬細胞可以抑制細胞的激活效應,但對內化動力學無任何影響。由此可見,在這些細胞中,LPS由特定的機制完成其內化反應,其動力學主要依賴于LPS呈遞到細胞的物理狀態。
Kitchens等對轉染CD14 cDNA的THP-1細胞和正常人類單核細胞進行了LPS內化的起始途徑研究。他們將這些細胞暴露到低張性介質中,發現細胞的包被小窩結構消失,同時能夠阻止125Ⅰ標記轉鐵蛋白的內化。但是隨后的實驗則顯示無法抑制CD14介導的3H單體LPS和LPS聚集體的內化效應。
通過金免疫電子顯微鏡技術觀察到,結合CD14的LPS主要存在于非包被結構中,這些結構大多數為小管內陷(tubular invaginations)、胞內小管(intracellular tubules)及液泡(vacuoles)。使用雙色激光共焦點顯微鏡(two-colorlaser confocal microscope)技術發現,經得克薩斯紅標記的LPS和硼聯吡咯甲烷(borondipyrromethane ,BODIPY)標記的轉鐵蛋白內化到細胞內的不同位置上,即使延長細胞培育時間也未發現顏色重疊現象。
相反,在THP-1轉化細胞株上,有LDL受體的跨膜區片段、胞質區片段和CD14的融合蛋白質分子表達,LPS則大部分結合到包被小窩結構上,與胞內轉鐵蛋白共定位在細胞內,表現出顏色重疊現象。依賴CD14的內化活動主要通過非包被結構以質膜內陷方式指導LPS進入小泡內,而這種小泡不同于轉鐵蛋白內化的早期內體結構。只有小部分LPS進入到包被小窩中。
說明不同的物質狀態內化途徑存在著差異,受體的結構也影響配體內化到達的目的地。LPS形成聚集體會大大增強其內化活動,加速進入非網格蛋白介導的途徑。